晉文化典故

積羽沉舟
作者: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0-11-05    瀏覽:

  [典源]  有兩出:一出《戰(zhàn)國策·魏策一》:臣聞積羽沉舟,群輕折軸,眾口鑠金,故愿大王之熟計(記)之也。

    另一出《史記·張儀傳》:臣聞之,積羽沉舟,群輕折軸,眾口鑠金,積毀銷骨……

 ?。鄣淞x]  “積羽沉舟”,在魏策里,原是張儀勸說魏王時說的。其原話是:“臣聞積羽沉舟,群輕折軸,眾口鑠全,故愿大王之熟計(記)之也。”這可以說是一個廣義的典故,積羽沉舟,是說羽毛雖輕,但堆積多了也可以把船壓沉;亦比喻細微的東西,可以匯聚成巨大的力量;也比喻壞事雖小,積累下去,則會產(chǎn)生嚴重后果。群輕折軸,是說一大堆不重的東西,匯集在一起,也能把車軸壓斷。眾口鑠金,是說眾口一詞,便能熔化金屬。同時眾口一詞,又可以混淆是非。積毀銷骨,是說誹謗積得多了,照樣能致人于毀滅之地。

  [典實]  戰(zhàn)國時期,東周王室已形同虛設(shè),其權(quán)力日漸衰落,諸侯爭霸天下,愈演愈烈。在這種形勢下,為諸侯強國的游說之士便應(yīng)運而生。當(dāng)時,分“合縱”和“連橫”兩大派。“合縱”的代表人物是蘇秦;“連橫”的代表人物是張儀。這兩大派別的主張,是完全相背的。以蘇秦為首的“合縱”派,主張弱國聯(lián)合,抗擊強秦;以張儀為首的“連橫”派,則主張弱國跟隨強秦去征服其他弱國。

  張儀的“連橫”主張,得到秦王的贊許,秦王封他做了好幾年的秦國相國。他在做相國期間,發(fā)現(xiàn)齊、楚、燕、韓、趙、魏六國的合縱盟約十分牢固,于是,便辭去相位,決定到六國去游說。他選中的第一個游說目標(biāo)是魏國,他想去說服魏王退出縱約,“連橫”強秦。他由秦國來到魏國,魏襄王于第二年就任命他為魏國的相國。他身在魏國相位,心想的卻是“連橫”強秦的事,一直盤算著如伺通過“連橫”的手段,使強秦稱霸天下。他想,魏國是秦國的近鄰,魏國如果能帶頭站到秦國方面,其他諸侯國跟著就倒向秦國了。他勸說魏襄王聯(lián)合秦國,攻打齊國和楚國。魏襄王是個有主見的人,聯(lián)秦的利害得失他是清楚的,他深知秦國野心很大,不講信義,所以不肯聽從張儀的勸諫。秦王聞知大怒,一面派大軍襲取魏國的曲沃、平周,一面派人暗中不斷給張儀送去重金和寶物。張儀在魏國任相國四年,由于魏襄王不買他的賬,所以無法報答秦王的饋贈,內(nèi)心很是慚愧。就在這個當(dāng)兒,魏襄王病逝了,襄王的兒子哀繼位,做了魏王,史稱魏昭王。張儀又不遺余力,去勸說魏昭王侍奉秦國,但魏昭王子承父志,拒絕侍奉秦王。于是,張儀就里勾外連,暗通秦國,要秦國出兵征伐魏國。魏國被秦打敗了,時間只隔了一年,又受到齊國侵犯,在觀津(今河北武邑東南)又吃了敗仗。秦國便乘機再次攻魏,他們先把韓國大將申差的軍隊打了個落花流水,斬首八萬二千余人,使六國諸侯大為震恐。就在魏國戰(zhàn)事連連失利,魏王驚魂未定之時,張儀配合秦國的軍隊進攻,巧言善辯地壓服魏王。他說:“臣聞之,積羽沉舟,群輕折軸,眾口鑠金,積毀銷骨,故愿大王之熟記之也。”魏王被“說”服了,實際上是在強敵進攻和脅迫下,勉強同意了背離“合縱”協(xié)議,加人了強秦的“連橫”同盟。

上一篇:四分五裂
下一篇:三人成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