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。鄣湓矗? 《戰(zhàn)國策·趙策三》:王曰:“秦之攻我也,不遺余力矣,必以倦而歸也。”
?。鄣淞x] “不遺余力”原意是,趙孝成王說:秦國攻打我國,可以說是不遺余力了,一定是因為疲倦才退兵的。后人遂以“不遺余力”,表示竭盡全力以求達到某種目的;或者說把全部力量都使出來,一點也沒有保留。
?。鄣鋵崳? 公元前260年,秦將白起大破趙軍于長平,坑殺降卒四十萬。接著,圍了邯鄲。后因秦相范雎私心作怪,從中阻撓,秦王把兵撤回本國去了。
撤兵時,秦國與趙國講和,并向趙國提出索要六座城池。趙孝成王拿不定主意,給,還是不給?就在這個當兒,樓緩從秦國來到趙國。趙孝成王與樓緩謀劃此事,孝成王對樓緩說:“我們給秦國怎么樣,不給又怎么樣?”樓緩佯裝這是國家大事,不是臣下我議的事,便辭謝說:“這不是臣下能夠知道的事情!”孝成王說:“即使這樣,請試談一下你個人的見解。”樓緩說:“君王聽說過公甫文伯母親的事情嗎?公甫文伯在魯國做官,病死了。妻妾為他在房中自殺的有十六人。他母親聽說后,沒有哭,隨嫁的妻妾說:‘哪里有死了兒子不哭的娘呢?’他的母親說:‘孔子是個賢明的人,被魯國驅(qū)逐在外,這個人不去跟隨。如今他死了,卻有十六個妻妾為他而死。像這樣的人,說明他對長者情薄,而對妻妾情厚!’所以從他母親說的話來看,她是一位賢良的母親;如果從妻妾嘴里說出這話,一定免不了被人稱為嫉妒的婦人。即使說出同樣的話,由于說話的人身份不同,那么人們心中的看法就變化了。如今臣下剛從秦國來,如果我說不割城給秦國,那不是好計謀;如果說割城給秦國,恐怕大王認為臣下是為秦國說話。所以不敢回答。假如讓臣下為大王謀劃此事,不如給秦國城池。”趙王說:“好吧!”
虞卿聽到這件事后,人宮拜見趙孝成王。趙王把樓緩的話給他述說了一遍。虞卿說:“這是樓緩偽裝的游說之辭,不可聽。”趙王問:“為什么這樣說呢?”虞卿說:“秦國攻打趙國,遂后把兵撤回本國,是他們疲倦不堪而退兵呢?還是他們還有進攻能力,只是因為愛護大王才不進攻呢?”趙王說:“秦國攻打我們,可以說是不遺余力了,一定是因為疲倦不堪,武力不支才退兵的。”虞卿說:‘‘請大王想一想,我們能不能把他武力所不能攻占的城邑割讓給他呢?如割讓給秦去資助他,這不是幫助秦國來攻打自己嗎?照這樣下去,明年秦國來攻打大王,大王就沒有什么辦法能挽救自己了。”
趙王與樓緩、虞卿之間正在爭論不休的時候,秦國派來了講和的使者,趙一座城池也沒有劃撥,便簽訂了和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