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。鄣湓矗? 《左傳·文公十七年》:古人有言曰:“畏首畏尾,身其馀幾。”
?。鄣淞x] “畏首畏尾”,原是鄭大夫子家給晉國趙宣子的書信中所講到的。后人便以“畏首畏尾”比喻怕前怕后,或前怕狼,后怕虎,又比喻膽小怕事者。
[典實] 公元前610年春天,晉靈公在黃父閱兵之后,決定再次在鄭國的扈地會合諸侯,與宋國講和,在會盟會上,晉靈公不肯和鄭穆公相見。其原因是,晉靈公認(rèn)為鄭國對晉國懷有二心,與楚國有勾結(jié)。為了說明此事,鄭國的主政大夫子家派遣執(zhí)訊官帶著他的書信,出使晉國,去面見晉國的執(zhí)事(相國)趙盾。他在信中說:“寡君(指鄭伯)即位三年,召請蔡侯和他一起侍奉貴國(晉國)國君。九月,蔡侯進(jìn)入敝邑前去貴國。敝邑由于侯宣多釀成的禍難,因此而不能和蔡侯同行。十一月,消滅了侯宣多,就隨同蔡侯而向執(zhí)事朝見。十二年六月,歸生輔佐寡君的嫡子夷,到楚國請求陳侯一起朝見貴國國君。十四年七月,寡君又向貴國朝見,以完成陳國順服貴國的事情。十五年五月,陳侯從敝邑前去朝見貴國國君。去年正月,燭之武前去貴國,這是為了嫡子夷前往朝見貴國國君。八月,寡君又前去朝見。以陳、蔡兩國緊緊挨著楚國而三心二意,那就是由于敝邑的緣故。為什么惟獨敝邑這樣殷勤侍奉貴國國君,反而不能免于禍患呢?”
鄭國子家在信中,進(jìn)一步辯解說:“寡君在位,一次朝見貴國先君襄公(晉文公之子),兩次朝見貴國國君靈公。嫡子夷和我的幾個家臣又緊著到絳城(今新田)來。我們小國這樣侍奉晉國,已經(jīng)沒有比這再有超過的了?,F(xiàn)在大國(指晉國)說:‘你沒有能讓我們滿意。’如此說來,敝國已經(jīng)竭盡了全力,還不能讓大國滿意。那就只有等待滅亡了,也不能再增加一點什么了。古人有話說:‘畏首畏尾(怕頭怕尾),身其余幾(剩下來的身子還有多少)?’古人還說:‘鹿在臨死前顧不上再發(fā)出好聽的聲音。’小國侍奉大國,大國如果以德相待,那小國就會像人一樣恭順,如果不是以德相待,那小國就會像鹿一樣鋌而走險,急迫的時候哪里還有什么選擇?貴國的命令沒有標(biāo)準(zhǔn),我們也知道面臨滅亡了,只好準(zhǔn)備全部派出敝國的士兵在倏這個地方等待。該怎么辦,就聽?wèi){執(zhí)事的命令吧!我們又處于齊、楚兩個大國之間,屈從于大國的壓力,這難道也是我們的罪過嗎?大國如果不能諒解,我們是沒有地方可以逃避你們的命令的。”
趙盾讀了鄭國子家的來信,覺得子家講的有理,于是派大夫鞏朔到鄭國去講和,又派趙穿、公胥到鄭國去做人質(zhì)。當(dāng)年冬天十月,鄭穆公又派太子夷和石楚到晉國去做人質(zhì),使兩國一度緊張的關(guān)系又重歸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