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。鄣湓矗? 《左傳·僖公二十四年》:及河,子犯以璧授公子曰:“臣負(fù)羈絏(紲)從君巡于天下,臣之罪甚多矣。臣猶知之而況君乎,請由此亡。”公子投璧于河曰:“所不與舅氏同心者,有如白水!”
?。鄣淞x] “信守不移”,信守,忠誠地遵守;不移,不走樣,不變樣。春秋時(shí)晉公子重耳投璧河中與子犯指白水為誓。誓,誓言、誓詞。后人便以“投璧于河”、“白水為誓”為“信守不移”。
?。鄣鋵?shí)] 公元前636年,周歷正月的春天,秦穆公派軍隊(duì)護(hù)送晉公子重耳來到黃河邊上。正要過河,狐偃(又名子犯)把玉璧還給了重耳,說我在隨從公子逃亡期間,對公子犯下不少罪過,預(yù)期復(fù)國問罪,不如好合好散,讓我從此地離開。、晉公子重耳聽后發(fā)誓說:“日后我如果虧待舅父(重耳是狐偃的外甥),不同舅父一條心,就請河神為證吧!”說完,重耳把玉璧扔到黃河里去了!南朝·梁·劉竣在《廣絕交論》中就說:“援青松以示心,指白水而旌信。”這也是由“白水為誓”演繹出的“信守不移”的誓言詩句。以后,人們愈來愈多地引用“白水為誓”來喻“信守不移”。